2023-07-18
3D 打印:顛覆性技術,有望從1 到100 撬動千億產業鏈(20230712)
——增材制造行業深度報告
增材制造(AM)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,是制造業升級發展的核心助推力:歷經40余年的探索與錘煉,增材制造技術的應用范圍由模型和原型制造進入產品快速制造階段,并正在向產業化、規模化邁進。我們預計,隨著航空航天、汽車、醫療等高景氣行業的快速發展,增材制造有望迎來黃金發展期。因此,我們推出增材制造行業專題報告,深度梳理增材制造的原理與發展脈絡、下游需求與市場規模,從產業鏈視角挖掘增材制造投資機遇。
增材制造與傳統精密加工技術相比,具備諸多優勢:1)能夠快速加工成形復雜零件:增材制造貼合“設計引導制造”的創意驅動,基本不受零件形狀的限制,可以加工內部結構復雜的、傳統加工無法完成一體制造的產品。2)縮短產品研發周期,加速產品迭代:無需傳統工具夾具和多重處理,可在單個設備上快速制造所需零件。3)材料利用率高:金屬增材制造有效避免了傳統加工切割過程種產生廢料的問題,材料利用率可達95%,遠超航空鍛造的15-25%。
量變到質變,我國增材制造產業規模化發展或將提速,千億市場呼之欲出:1)復盤過去10年,產業規模CAGR達41.42%:據左世全《增材制造十年發展及展望》數據,在2012-2022年間我國增材制造產業規模自10億元增至320億元;并有望于2023年超過400億元、于2027年超過千億。2)據鉑力特公司公告援引《Wohlers Report 2022》數據,2021年全球航空航天、醫療、汽車增材制造產業規模占比分別以16.8%/15.6%/14.6%位列前三,合計占比47%。3)我們認為,未來10年或是我國軍用飛機放量列裝、國產大飛機與商業航天蓬勃發展、航空發動機、新能源汽車與醫療器械快速迭代的黃金發展期,增材制造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高景氣,加速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發展。
我國增材制造產業能力逐年提升:1)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:包括上游原材料、掃描設備、軟件和設備零部件,中游增材制造設備,下游增材制造服務。2)裝備從進口轉為自主生產:米級多激光器SLM裝備等自主開發裝備相關核心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;超高速激光熔覆頭等十多類關鍵部件取得攻關突破和自主生產;2022年我國增材制造裝備出口36.6億元,較2019年增長近1倍。3)增材制造企業數量持續增加:全產業鏈共有企業超1000家,2012-2022年,以增材制造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由1家增至22家(含新三板),規模過億的企業由3家增至42家。
風險提示
1)下游領域較為集中的風險;2)增材制造裝備核心器件依賴進口的風險。
原文下載
相關產品
相關新聞